/臥斧

《美國眾神(American Gods)》的原文版書封上頭,有灰暗的天色、不祥的曠野,長長的公路,盡頭有道落雷。

如此書名搭上如此場景,似乎南轅北轍;但倘若開始閱讀,不難發現,這似乎無限延展的公路,其實與故事情節相互應和。




要談尼爾‧蓋曼(Neil Gaiman)的《美國眾神》,至少可以從三個角度切入。不過再怎麼曲折的旅程,總得有個起點才能開始上路,是故,咱們頂好還是從頭講起。

因為重傷害罪而坐牢的影子(Shadow)快要假釋了,他在獄中是模範罪犯,一心只想在離開監獄後能好好地泡個澡,接受好友提供的健身教練職缺、與老婆蘿拉(Laura)開始新生活;這希望平實簡單,但卻無法如願以償:出獄前兩天,影子因故提早獲釋,他麻木地離開監牢,遇上一個自稱名叫星期三(Wednesday)先生的老人,想要僱他當自己的保鏣。跟著星期三先生,影子開始發現自己身旁的世界開始起了變化……

閱讀《美國眾神》的第一個角度、也是第一個趣味,在於暗藏在其中的角色名字。

身為全球民族的大熔爐,除了印地安神話之外,美國其實沒有什麼原身的神祉(或者咱們可以這麼說:其實沒有什麼真正土生土長的美國人),於是乎所謂的「美國眾神」,其實是來自世界各地、隨著信仰不同的各種族人群移居至新大陸的神明。這些神同人一樣,混雜在市井當中,可能是每天會在報攤遇見的小老頭、可能是在街邊攔車賣笑的娼妓、可能是計程車司機,也可能是殯葬業者。這些角色有時大剌剌地以原來神的名字出現,有時則用了諧音等等方式隱藏,只要稍做轉換,咱們就會忽然發現:哦?原來這傢伙也是個神啊?

故事裡大大小小、出現過名字的神靈或者傳說動物,大約超過百種,來源從北歐諸島、愛爾蘭傳說、古埃及神話到印度史詩都有,十分有趣,中國與日本的神明倒是很少,想來與歐美相關書籍當中能找到的資料不多有關。但如前所述,這些神祉不僅混跡市井,似乎還過得不怎麼愜意,這又是怎麼回事?再者,為啥祂們不在自個兒原生的地盤好好待著,非要漂洋過海地來到新大陸不可?

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同一個,也正是《美國眾神》故事裡的第二個重要論點:信仰。

當海外移民踏上美洲的土地、對自己家鄉的神祇進行了第一次的獻祭之後,該位神祇就會在這裡出現;尤有甚者,只要起心動念,相關的神明就已然現身──同理可證,一些半被神化的美國本土文化英雄,如伐木的保羅‧班揚(Paul Bunyan)及種植果樹的蘋果強尼(Johnny Appleseed),也會因此出現。神靈本是信仰投射的標的,是故當對古老神祇的信仰慢慢消失、儀式漸漸簡化,舊神們自然也就開始失去力量,生活狀況於是江河日下,不再風光,起而代之的,是接受人類信仰的新目標:電視、網際網路,或者信用卡。雖然人類心中並未將這些科技產物當成神靈,卻因為相信以及近乎獻祭的動作(想想大家在電視前頭貢獻了多少時間吧),造就了這些新神。

因信仰流失而日漸虛弱的舊神,以及因為信仰集中而力量強大的新神,在美國這個容納眾多舊信仰也創造多種新信仰的國度,看來即將展開至死方休的爭鬥;這個過程,蓋曼巧妙地以一種從美國發展起來的電影型式加以貫串──如同外文版書封所暗示的,《美國眾神》的故事,其實是一部以影子為主角的公路電影。

從一處開車前往另一處,換個名字、弄點鈔票,搞到另一部車再前往下一處……在《美國眾神》當中,除了偶爾穿插的、發生在各個時空的神靈故事之外,在絕大部份的篇章裡,咱們都追隨著影子,經歷在各個駐腳處發生的事件,以及連結上一站與下一站之間的旅程。公路電影經常揉合了「自我放逐」及「自我追尋」這樣互異的主題,如此設計,在《美國眾神》當中可以明顯地讀出,關於影子這個不是英雄的主角,夾在兩大力量的中間,仍然持續著自己的放浪及找尋──雖然他自己可能並不自知。

況且,《美國眾神》當中的戰鬥,本來就帶著一種公路電影裡時常可以嗅出的、虛無的本質。

因為在故事開始沒多久的時候,在閱讀當中,咱們理應會生出一個疑問:就算舊神勝過了新神,那又如何?因科技而產生的新神,在生活型態瞬息數變的現代,又能風光多久?或許一切戰鬥與殺戮,圖的並不是什麼勝負?畢竟,在這塊不宜神居的土地上,沒有誰會成為永遠的贏家。

倘若您同俺一樣,對各國神話有興趣,那麼在閱讀《美國眾神》時,應當也會獲得許多趣味;倘若您只想單純地閱讀一本好看的小說,那麼《美國眾神》也不會令人失望。托爾金為沒有開國神話的英倫三島創作了《魔戒(The Lord of The Rings)》,而蓋曼的《美國眾神》並不在重造過去的傳奇,而是根植於現代,檢視劇變時代中的不安人心;他重新組合古老的神話、依據現代的、美式的可能將它們變形(俺很喜歡書末後記在冰島發生的一小段故事中,一個神祇所說的話),他講的不只是古神在美國的故事,也是舊時代撞上新世紀的故事。

先前讀過一些評論,提及這個故事的後半處理失當,不過自個兒讀完之後,倒沒有什麼失望,反而認為這樣的結局,十分貼近這個故事的公路電影基調;尤其讀到最後,咱們將會發現,影子的名字取得巧妙,不但與故事裡他的身份契合、與他的角色特性相符,也隱隱地指出了一種可能的希望。

讓咱們與影子一起上路吧,毌需擔憂目的何在。因為,在陰影的對面,必然有光。

(全文引用出處http://blog.roodo.com/wolfhsu/archives/4758817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繆思靠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