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妖怪報橫式  

【小說試讀】

地府皇家聯誼會:幾希復幾希

作者:無患子

上市日期:2011/7/7


地府長夜漫漫,五天很快就過去了。

 

弘曆雖發下宏願,但學話非一蹴可及,五天時間難有什麼進展,更何況他連老師都沒找著。不過籌備會是一定要出席的,就算在旁邊看看、審時度勢也好,說來趙宋派出的陣容可謂豪華,不知朱明會遣來哪位?印象中,前明似乎沒有擅書的皇帝,善木工倒是有一位──弘曆有點刻薄地想,記得皇爺爺康熙十分喜愛董其昌的書法,董其昌生於嘉靖,卒於崇禎,有才無行,應屬奸臣一類,若是被提調上來,倒是不容小覷。

 

弘曆一面思索,一面換上前日便準備好的常服──一件石青色團龍對襟暗花大褂,內搭一件馬蹄袖四開裾長袍,不大顯眼,但足以顯示他的身分。只不過這裡個個都是皇帝,就算穿明黃龍袍也沒什麼特別。

 

打點妥當,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出發,來到李世民的曾孫──唐玄宗李隆基的地盤「花萼相輝樓」。花萼樓樓高三層,樓外地勢開闊,樓內明亮通風,展覽廳預定在二樓,正好是既不潮濕、又不滲雨之處;且走道、梯間開揚,搬運書畫十分方便,難怪李世民將真跡展選在這裡舉行。

 

弘曆比預定時間早了一刻鐘到達,廳內已經三三兩兩聚集了近十個人,可惜他一個也不認識。褚遂良手拿魯班尺,忙著和李世民商討如何擺放作品、規劃人流動線,兩人和弘曆打了聲招呼,也顧不得他形單影隻,便各忙各的去了。

 

弘曆尷尬一笑,盡量表現的若無其事,四處走動打量環境。從衣冠看來,廳中談笑甚歡的數位該是宋人,為首著絳紗袍的,說不定是宋太宗趙光義。事實證明,汴京話和北京話仍然有一段差距,他依然聽不懂。

 

至於角落那兩位嘛……一者著團龍雲紋深藍交領袍,該是某皇帝、一者著赤羅朝服,看不出官品;低聲交談,就不知是哪一朝代的人。

 

「……若過幾天誠意伯[1]來看草稿,記得好生伺候著。」

 

「是。」

 

弘曆貌似悠哉地經過,聞言腳步一頓,雖然口音有差異,但他居然聽得懂內容!轉念一想,既然他聽得懂,表示彼此時代相距不遠,最有可能就是明朝朱家的某位皇帝。

 

朱家的皇帝……弘曆為之汗顏,既想上前攀談,又怕人家不領情,畢竟朱元璋憎恨蒙古人、女真人眾所周知,但看這人姿容凜凜,一把美髯保養得烏黑濃密,足和唐太宗李世民媲美,不像傳聞相貌醜陋、滿臉麻子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──想到這裡,弘曆不免自打兩下嘴巴,因為他發自心底尊敬的康熙爺,雙頰也有些許出痘瘡後留下的麻子痘疤。

 

在座帝王俱是漢家衣冠,弘曆這身長袍馬褂色澤低調,款式卻是少見,加上他不甘寂寞四處逡巡探聽的行徑,早就引起眾人注意。只見趙光義朝他背影打個眼色,藍袍皇帝得見,便對那官員道:「你先去吧,這段時日李家皇帝若有吩咐,就聽他的,嗯?」

 

「是。」那官員再拜為禮,藍袍皇帝托上他的手臂,免去他三跪九叩的麻煩,使他去分擔李世民等人的瑣碎工作。那廂趙光義吩咐幾句,也支開身邊一名雞皮鶴髮的老相國,等著看好戲。

 

這廂弘曆猶在愁眉思索,藍袍皇帝心中有數,已然走到他身邊,不冷不熱地問道:「你是愛新覺羅家的人?」

 

弘曆倏地回神,難道入地府久了,自然便練成走路無聲的功夫?

 

「是的,敢問閣下……?」

 

據地府皇家聯誼會不成文規定:為免爭端,各異姓朝代帝王間一律平輩相稱,敘輩份僅限於同姓皇族。自稱也不稱「朕」,只因兆頭不好,個個都稱「朕」,「朕」來「鎮」去,被「鎮」得離不開地府就糟了。

 

「你們愛新覺羅家入關後,住的就是我建的紫禁城,你說我是誰?」

 

藍袍皇帝似笑非笑地道,其身分呼之欲出。弘曆先是一愕,雙目陡地放光,恍然大悟道:「原來是永樂兄,久仰久仰!姓你知道了,我名字是弘曆,年號乾隆,永樂兄隨意稱呼就得。」接著朝他拱手為禮,

 

朱棣想不到弘曆如此「平易近人」,一點不似其老子愛新覺羅胤禛,便也拱手回了個平禮,道:「好說、好說。」

 

「還是叫我『弘曆』吧,這樣比較親切,哈哈!」

 

弘曆哈哈一笑,發揮他平生交際應酬的本領到極致,也不管人家搭理與否,從紫禁城和天壽山的風水,一直談及四庫全書和永樂大典的體例差異,到他如何欣賞永樂青花瓷濃豔暈染的寶石藍、怎麼喜愛成化年間鮮活的鬥雞碗,康雍乾三朝不斷仿製都不如原作精巧。一時風花雪月、吃喝玩樂,兩人表面看來居然相談甚歡,全無半絲火藥味,唬得趙光義一愣一愣,連李世民都探頭過來。

 

「會暈染的是蘇料,鄭和下西洋從波斯帶回來的;後來成化年間研製出『平等青』,青花色澤便趨於淡雅。」朱棣淡淡道,這些以往在他眼中的瑣碎小事,卻也是來到地府以後才知道的。

 

「原來如此!」弘曆一臉受教貌,非是作戲。

 

「弘曆啊,聽說你重刻了一部『淳化閣帖』,什麼時候給我送上一份看看?」

 

這回輪到趙光義不甘寂寞,天外突然飛來一筆。弘曆不由一驚,只因趙光義官話說得居然不錯,還知道他新刻了一部「淳化閣帖」。

 

所謂「淳化閣帖」,就是趙光義本人在淳化年間,集先秦到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,用「雙勾廓填」[2]的方法,刻在木板上再拓印成帖。後來刻印的棗木板慘遭祝融之災,拓本越到後世越顯珍貴,乾隆曾欽定重刻一部淳化閣帖,並將石板嵌於圓明園中的長春園書齋中,以為裝飾。

 

「跟我學的,學了幾十年。」朱棣笑道,一眼看穿弘曆的驚奇何來,「我也和他學洛陽話,洛陽話和李唐說的關中話十分接近,學完再聽便簡單多了。」

 

弘曆聽得連連點頭,說拜師,他倒不是拉不下臉,就怕人家不想教,光是淳化閣帖,可能還不足以打動眼高於頂的趙光義。

 

「棋譜、棋子、棋盒作束脩──記得挖箱底找最好的──定不成問題。」朱棣一眼看出他心思,拍了拍這位新來乍到的後進的肩,算是給他點了一條明路。

 

 



[1] 劉基,字伯溫,輔佐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,封誠意伯。

[2] 摹勒書法的方法:用細墨線先沿筆跡勾出輪廓,再填入墨色,原理類似描紅

 

 

<待續>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繆思靠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